“會做小事,勤做實事,甘做苦事,勇做難事,樂做喜事,方能勝做大事”;“少玩點,多學點;少說點,多做點;少跟點,多想點;少要點,多給點”……
  寫下這些話的,是上海市原外經貿委副主任、上海市口岸辦副主任、上海進出口商會會長湯慶福。2013年6月20日,66歲的湯慶福因心臟病突發離世。他離世已有一年多,但是,他的為官作風卻依然為上海的廣大幹部群眾傳揚和學習。
  “他的故事說起來一件件很平凡,可是,把這些平凡故事一一堆起來,就很偉大!”他生前的同事這樣評價。
  把生命融於事業中,本職工作做精彩才體現生命的價值
  2013年6月19日,湯慶福生命中的最後一天。
  上午,按計劃,身為上海進出口商會會長的他與副會長丁士英前往商委彙報工作。“20日,要召開部分省市進出口商會負責人會議,上海是會議召集方,湯慶福有一個主旨報告,他想聽聽商委領導的意見,同時報告會議的準備情況。”丁回憶。
  早上出門時,老湯和妻子胡小風說好,下午回家休息一會兒,因為感覺有些累。可是中午離開商委,老湯給妻子打電話說:下午不回來休息了,還要去辦公室改改明天的發言稿。去辦公室的路上,司機仲躋華髮現,他在吃保心丸。司機提醒他,不舒服就回家吧,發言稿就先別改了。他說:“不行,會議主題重要,大家老遠來討論,我們要拿出真想法。”
  晚上大約8點30分,老湯離開會場去醫院看望入院的岳母。晚上近10點,老湯和一家人回了家,他對夫人說:“我有些累,先睡覺了。”第二天早上7點多,老湯沒起來,胡小風走過去推他,這才發現,他已經沒了氣息……
  湯慶福早知道自己的病情。但他說:“讓我不工作比死還難啊”。他的同事李牧評價說,湯慶福不是不在乎生命,而是覺得把本職工作做精彩才能體現生命的價值。
  “人家都說,領導退下來到商會就是養養老,但老湯不是,他總是有新目標,而且都是很高大的目標,很多目標還具有開創性。”商會辦公室主任楊雲麗說。在商會短短5年,湯慶福提交給市政府並獲得市有關領導批示的報告達到了23件。
  2008年,是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下外貿出口下滑比較嚴重的年份。有進出口企業反映,洋山港的收費比其它港口高。聽到這樣的意見,他立即組織專題調研,編寫上報了《外貿企業對降低貨物進出洋山港費用有四盼》的情況反映,引起高度重視。當年12月,上海市政府推出6條改進措施,上海及長三角區域外貿企業都從中受益。
  把上海建設成為經濟、金融、航運、貿易四個中心,是中央交給上海市的光榮使命。2009年,有關金融、航運中心的具體任務已經由國務院發文確定,貿易中心建設怎麼推動?湯慶福依據自己在外貿工作30餘年的積累,以及走訪調研的情況,寫下了《上海國際貿易中心要研究的十大問題》。因為這篇文章,已退休3年的他又被請進了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領導小組。
  勤做實事,甘做苦事,勇做難事,當幹部才能充實踏實
  在人才濟濟的上海外經貿領域,湯慶福最初的學歷只有大專,他是在軍隊服役18年後,1984年轉業來到外經貿委的。但是,到1990年時,他已成為外經貿委的研究室主任,成為了外經貿領域的“大筆桿子”和專家,此後又先後擔任了秘書長、主任助理、副主任等職務。上海外經貿的配額管理改革、大通關、WTO策略應對、跨國採購、華交會、服務外包等一系列改革發展思路都出自他之手,他也是這一系列改革的重要操作者和推動者。
  在同事的印象中,他最大的愛好是買書、讀書,極少參加應酬娛樂。在單位,他常常是最後離開辦公室的人之一,除了處理日常的工作,就是大量閱讀。他還一邊工作,一邊完成了中歐工商管理課程的學習。
  “想得出、幹得成,敢創新、敢擔當”,這是外經貿委同事對他的評價。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上海外貿出口下跌。此時,湯慶福通過調研提出了“重點外貿企業工作法”,由外貿處室把全市排名前100位的企業列出,對企業進行重點跟蹤、幫助。這在當時屬於首創,為企業解決了不少問題,這一套管理辦法後來一直延續下來。
  還是1997年,為順應WTO知識產權和服務貿易的要求,湯慶福還力推在外經貿委設立了服務貿易處,這是全國首創。
  1999年,上海工業還是以重加工、勞動密集型為主,但是,湯慶福已提前意識到發展先進製造業對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意義。這一年,他和同事們積極籌劃、四處奔走,終於,上海國際工業博覽會應運而生。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上海國際工業博覽會正式更名為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目前,這一博覽會已成為中國工業博覽會的頂級盛會。
  多給點,少要點,做人做事做夢才香美
  接觸過湯慶福的人都知道,他對工作要求很高。有一次,工作人員寫工博會新聞稿,稿件送給他看,他詳細問:為什麼三個占比數字相加只有99.9%,還有0.1呢? “出現數據必須精確,哪怕0.1也不能隨意。”
  可是,他對自己的需求要求卻很低。與他一起辦工博會的同志記得,在酒店開各部委的協調會,他因為忙於報告錯過了午餐時間,工作人員說,我們給你叫碗面吧,再加個青菜。他說,只要一碗面,青菜不要了。只要一碗面,這是湯慶福的一向作風。多給點,少要點,做人做事做夢才香美。
  出差出訪,當時,按照湯慶福的級別,可以坐公務艙,可是,他只坐經濟艙。出訪沙特辦展,他是團長,又是國際長途飛行,按理也可以坐商務艙,可是,他不同意,與大家一起坐經濟艙。到了沙特入住賓館,按理住個單人間也是不為過的,可是,他堅持與同事合住標準間。
  湯慶福過了52歲才提上副局級幹部,在許多人眼裡他提得太晚了。到2007年退休時,他在副局的崗位幹了8年。現任商委秘書長、機關黨委書記俞建明回憶:8年間,他從沒有為自己的級別之事找過領導。湯慶福以為,級別是為了工作,現在的工作很好,就不用去謀求級別了。
  外經貿工作大都與企業打交道,他涉及的企業在6000家以上,但是,他每次下企業調研,從不在企業吃飯,幾十年來如此。他分管的外經貿這一塊,都是人們羡慕的“肥缺”,特別是當年還有出口配額時,但是,湯慶福從沒有為自己、為朋友遞過一張紙條。
  剛到進出口商會出任會長,正好遇上國際金融危機,湯慶福為減輕商會支出,降低標準,一直拿常務副會長級別的工資。2010年商會在制訂新的工資分配方案時,他又主動縮小與下屬之間的收入差距。
  做個敞亮的共產黨人(短評)
  湯慶福的一生,散髮著一個共產黨人純粹的特質和敞亮的人格魅力。
  他愛崗敬業,務實求真,甚至把事業融入到了生命之中。雖然離開了一線崗位,但是,他依然心系外貿進出口的大事;他明知生命已經不遠,依然在思索政府轉型後社會組織的作用。
  他熱愛學習,勇於創新,破解一道道經濟轉型中的難題。從一個學歷不高的轉業軍人,變成了外貿領域的業內專家。
  他吃苦在前,享受在後,把一些本該享有的待遇放在一邊。他在工作中常常協調各種關係,卻從不為個人的事情找關係;他身居領導崗位,卻少有官氣,一如普通幹部,做得多說得少。
  他公私分明,把公權用在公事上,絕不允許家人分享。他有公車,但是,老婆孩子從沒有搭過他的便車;他分管著“最肥缺”的外貿企業,但是,他從沒有為親朋好友寫過一張打招呼的條子。
  他全身心投入工作,但是,對家人對同事又懂得浪漫與關愛。他不給家人留財富,卻留下豐富的“壓歲言”,傳播著滿懷關愛的正能量。
  他克己奉公,給自己設下底線,併為此堅守一生。經濟領域誘惑眾多,但他不把金錢當作自己的奮鬥目標,而是將積累知識、獻身事業作為奮鬥目標。
  一個共產黨員,面對種種誘惑,應該像湯慶福一樣,堅守自己為人民謀利益的信仰,只有這樣,才能拋卻個人的得失和名利,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的人,一個充滿正能量的人。
  (原標題:“當幹部就得吃苦在前”(時代先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frjkm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